黄梅戏最初产生在湖北的哪里,黄梅戏发源地之争已经
黄梅戏发源地之争已经有十年之久了,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黄梅戏起源于大别山区可能更科学、更有公信力。从黄梅戏音乐上追根溯源,其音乐具有大别山地区“哭嫁”、道土法事、民间小调,山歌、挑花女、女孩子做针线活时哼唱的音乐基因。比如望江阴司腔就与鼓书(说书艺人)音乐类似。至今怀宁县还流传山歌《洗菜苔》,与放排、纤夫号子类似。我们这边(皖河农场)人大多数是怀宁县搬迁而来,他们闲暇时间还哼唱流传潜山、怀宁县的山歌,这种音乐发源于皖河两岸,可能与放排、船工哼唱有关。这些音乐与黄梅戏音乐非常相似,通俗易流行。黄梅戏音乐里有“怀腔”,就是怀宁县民间小调山歌里音乐。黄梅戏里阴司腔,是望江县和大别山区“哭嫁”、说书、道士法事音乐整理而来。解放后,黄梅戏第一代艺术家们还吸纳了桐城山歌、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以及扬剧、评剧、越剧音乐,使黄梅戏艺术更丰满、内涵更丰富,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发源地只能是大别山区,没有荆楚文化,湖北不可能是黄梅戏发源地。黄梅戏艺术里有荆楚文化内涵和基因吗?没有!说湖北是黄梅戏发源地纯粹是扯淡。邢绣娘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无法确认,即便是挑花女,也不能说黄梅戏鼻祖是邢绣娘?望江县也有挑花女,挑花是望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也不能说是某个人发明的,只能是某个地区是发源地。而黄梅戏代表的是古皖文化,发源地只能是大别山区,可能包括黄冈,但决不是湖北的家乡戏或地方戏。黄梅县也代表大别山文化,古皖文化,所以黄梅戏艺术只能是发源于安庆大别山区。音乐来自于大别山潜山县、岳西县、怀宁县、望江县,流传也在安庆市大别山区和安庆市农村,艺术家也都是安徽人。黄梅戏只能是安徽省地方戏。发源地在皖河两岸。故事情节大多写黄冈(黄州),但决不能说黄梅戏艺术发源地也在黄冈。黄冈与怀宁县、望江县、宿松县、太湖县接壤,也是安庆口音,也喜欢黄梅戏,也是大别山区,文化与安庆文化相通,但不能说黄梅戏艺术是湖北的,湖北的戏曲只能是楚剧、汉剧,黄梅戏代表不了荆楚文化。
二、黄梅戏艺术决不是起源于某一个县或某个人,而是起源于某个地区黄梅戏起源,可能还是农村人哼唱小调、山歌、曲牌,只能是某地区是起源地,黄梅戏艺术是发展的艺术,从诞生之日起,艺术家们都在不断完善,创新。过去的黄梅戏没有乐器伴奏的,也没有女人演唱,旦角都是男旦,邢绣娘怎么可能是黄梅戏鼻祖?是严凤英、王少舫把京剧乐器尝试用在黄梅戏表演上,安庆市观众接受了,才由“三打七唱”小剧种,演变成全国五大剧种之一。过去的黄梅戏没有乐谱,全部靠师傅口传心授,安徽省有了黄梅戏艺术学校后,时白林,丁俊美夫妇把黄梅戏乐谱记下来了,用于黄梅戏艺术传承和教学。安徽省黄梅戏还聘请京剧武生传授架子功,刀马旦功夫,丰富了黄梅戏艺术,排演过黄梅戏《杨门女将》。过去的黄梅戏艺术在大别山区起源,现在的黄梅戏也在安徽守正创新。黄梅戏艺术基因全部是皖文化,人才也是安庆市人,只能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有多少地方在唱黄梅戏呀?不就是黄冈大别山区吗?黄梅戏代表湖北家乡戏吗?能代表荆楚文化内涵吗?是湖北非物质文化吗?
三、黄梅戏艺术发源地只能是大别山区,黄梅戏里有怀宁县怀腔,潜山岳西山歌,还有皖河里放竹排、行船纤夫的哼唱黄梅戏发源地安庆市大别山。在《山伯访友》英台、山伯描药方里,我听出了望江县书鼓艺人说书的唱腔,在严凤英、斯婌娴的表演中我看到安庆市人传统嫁女儿时“哭嫁”声,在韩再芬黄梅戏表演时,我听到来自潜山、怀宁大别山歌。在《洗菜苔》里,我听到撑竹排的人调戏洗菜的妇女的情歌。黄梅戏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发源地,湖北不是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黄冈地区代表不了湖北荆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