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心菜什么梗,要我说,论身体柔韧度

无忧2025-08-11 12:25690

要我说,论身体柔韧度这块,当代打工人们若是排第二,什么大舞蹈家也不敢称第一。

虽然颈椎、腰椎随着在电脑前久坐日渐僵硬,但大家能屈能伸的姿态又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

热火朝天的职场内卷还没卷完,打工人们又发明了一套新动作——

外卷。

相比于反内卷,外卷是以更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直接掀桌,不玩他们内卷人那套“你方案写3千字我就加码到5千”的无聊较劲儿游戏。

反内卷人还抱着“你写了3千字?那我和你写差不多一样得了”的心态,外卷斗士则已经开始推行“你方案只写了2千字?那我再删掉1千字和你对齐”的行事逻辑。

大家终于意识到了,在被内卷荼毒深重的职场,淡淡地拒绝是没有用的。想要不被内卷洪流裹挟,更直接高效的方式是搅起逆时针的漩涡。

于是,外卷成为了背负无数打工人期待的新出路。

外卷受到打工人的广泛欢迎,第一奥义就在于它轻松低门槛,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极少数“用真心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内卷不仅需要不惧熬夜秃头的无畏精神,还需要一定的水平和技巧。

职场上,有人练就一身内卷的盖世武功:爱在PPT上整花活儿的是花卷、总在领导面前装高端的是瑞士卷、汇报文件恨不得写得比命长的是卫生纸卷、经常自愿无偿加班的是买一送一的老北京鸡肉卷……

其他功夫尚未到家的同事统一称为职场卷心菜:有一颗想要内卷的心,但能力本质上还是菜。

想卷卷不赢、想躺躺不平,是最痛苦的工作状态,也是绝大部分打工人的心态写照。

但外卷不一样,外卷不需要竞争,只需要一颗在内卷路上真诚想回头的心,它包容每一颗卷心菜保持“菜”的权利。

外卷人不会逼自己在职场上做到“更高、更快、更强”,自我要求是把能力范围内的业务做到合格,干不出熬三个大夜苦思冥想一个精美绝伦idea的事。

外卷人把“领多少工资干多少活”的信条牢记于心,只把工作当成获取生存资料的手段,绝不为其赋予任何一丝额外的意义。

白展堂的台词被外卷人奉为经典

他们不会因为工作没干好而内耗,不会替老板操“这个项目黄了咋办”的心,更不会被所谓的“奉献精神”、“大局观”绑架。

当客户要求出两套方案,领导要求出三套备用时,外卷人会直接反问“为什么?”,在外卷人的价值观里,没必要做的工作一律不应该做。

休假期间工作群弹出消息,卷心菜会嘴上骂骂咧咧、手上及时回复,外卷人也回复,但回的是“非工作时间干嘛艾特我?”,杜绝以后再被打扰休息的后患。

就算真的需要加班赶工,外卷人也会提前确认好给不给加班费、能不能调休,没有“不好意思”,只有“维护自己的利益”。

听上去非常考验勇气?

这就对了。加入“外卷门”,要是真的一点难度没有也不现实,职场哪里是哪么好整顿的地方。

所以外卷的奥义之二,就是同事间必须紧密团结。

所有人都向最“不卷”的同事看齐,整个团队步调一致、共同进退,不能有任何人掉队。

最近火到七百多万点赞的短视频,演绎出了外卷比较极致的形态,被网友们戏称为“大型职场科幻片”:

当有同事迟到了,大家就一起在公司门口等着,和最后到的人同一时间打卡;

@李什么闯

有人电脑卡了,其他人集体关机陪他一起等恢复;有人拒绝加班,就所有人都拒绝加班;老板派下来的dirty work,一个人不会做就全组人都说不会做;有人请假,大家就都回去休息——

这下再也不用有“还得麻烦别的同事分担我工作”的请假羞耻症,因为托你的福,同事们也全都放假了。

@李什么闯

@李什么闯

还有博主开脑洞创作出“反卷组”,全称反职场内卷调查组委会,专门纠察内卷同事:

“反卷组”会调取办公室监控,用打字速度过快来甄别“卷王”;和老板汇报工作全部使用PPT,属于涉嫌“卷同事”的重要证据;公司午休时间偷偷去厕所给客户改方案,更是罪加一等。

每次都超过两千字的会议笔记、下班时间秒回工作群消息的截图、被卷到辞职的前同事口供……都是职场卷王“不文明打工”的“斑斑劣迹”,一经发现就会被带走调查。

@临时工小陈

这设定虽然离谱,但属实是打工人们做梦也想拥有的公司职能机构了。

团结一致搞外卷,关键就是杜绝群众里出现“工贼”。要想日子好过,大家就都要想明白一个道理:

打工人玩内卷是没有尽头、也不会有赢家的。

一旦走进比较的逻辑里,大家的工作只会越比越累,越比越多。只要有人多做,就会马上拉出上进和落后的区分度,落在每个人头上的压力也将随之而来。

只要还有人当着内卷系统里疲惫但快速运转的齿轮,那内卷就不会停止,但齿轮往往不会随着公司越卷越快而获得更好的结局;

外卷要求如果有一个齿轮生锈了,就整台机器停下来做保养,电闸一拉,谁也别想偷偷抢跑。

老板最想看到的“团队凝聚力”,其实在外卷行动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鱼大家一起摸、有假大家一起休,所有人的工作表现都向下平均,就不用单独面对残酷的“末位淘汰”、“绩效考核”,这下同事真成了最值得信任的好战友了;

而且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肩作战”,因为大家都会等着行军速度最慢的那一个。

听上去固然如梦似幻,美得让每个黑眼圈打工人都想沉醉其中不愿醒。但大家还是保留有同款担心,这支热门视频下面,获得了几十万赞的评论就在质疑——

我要是开团了没人跟咋办?!

爆款短视频里的外卷“科幻大片”,提供的是让你即时神清气爽、乳腺提出的情绪价值,不负责真实落地。而且如果真的到了“这活但凡有一个人不想做,大家就集体撂挑子”的程度,我们的工作大概率也会乱套。

所以回落现实生活,属于广大打工人的“外卷”不是争当职场摆烂王,而是约定好一起回归更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原理类似于心理学常讲的谈判技巧“拆屋效应”:

如果你想在屋子里开一扇天窗,那就先主张要拆掉整个屋顶,这样经过调和后才能如愿达成开天窗的目的。

打工人们在互联网上讨论着激进夸张的外卷行动,也是想要调和现实里的内卷风气,改变可以从反思和叫停做起。

比如现在涌向出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吁网友们不要再玩大学生月薪三千的梗↓

因为当一个梗反复出现太多次后,玩笑和事实的界限就会被模糊,社会的整体认知真的会发生偏移。

这不仅会导致许多用人单位真的以为以低廉的薪资就可以招到高学历人才,然后开出三千甚至更低的价格;而且很多对就业市场并不了解的大学生也会信以为真,认为自己的劳动创造就只值三千块,并在毕业后接受一份薪资低到不合理的offer。

@静静不想静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大家无疑是造成的“内卷”,让老板们对当代大学生用人成本的心理预期降低,许多大学生们无奈接受了这样更低的酬劳,然后开启了下一轮应届生继续降薪的恶性循环——

好在已经有人发现了其中危害,对戏谑、自嘲“月薪三千“的风潮做出叫停。

我们不该把不合理的薪资待遇当作正常现象、大学生们也不该接受如此被对待,是外卷打工人们向外迈出的第一步。

同时,许多打工人纷纷调节心态,不再将人生的重要价值实现寄托于某一份工作。练习让“完成工作”这一件事别耗费太多精力,保留多一些热情和体力给个人生活,是当下流行的转向。

@打工吗喽受害联盟

“工作只是一份工作”,对于无数被上班侵占了全部空间,卷得心力交瘁的人而言,真的需要反复把这句话多讲给自己听。

搞内卷时,大家加班到凌晨、第二天一早还要开会,研究的是“如何能在下班后的五个小时内睡够八小时”;

加入外卷,现在热门研究方向是“如何无痛度过上班八小时”、“如何延长午休时间”、“如何利用摸鱼时间安排生活琐事”……

年轻人喜欢自称为“打工皇帝”,用上朝的心态去上班,不想再为了工作受委屈,也是外卷心态的一种体现。

外卷不仅是个人选择,也开始逐渐渗透到我们对同事的评价体系中。

内卷、外卷是相对概念,曾经打工人痛恨卷王同事让自己的工作也被迫上强度,现在大家欣赏与自己默契外卷的好搭档,赞扬同事们勇敢反卷的美德。

@辣鼻小辛

比如碰上开会开到饭点还在滔滔不绝的领导,有人敢举手打断,提议“要不咱们先吃个饭再继续”,其他人立马跟上点头同意;

面对客户提出的刁钻需求,没人上前揽活,大家统一口径“做不了”、“给不到”、“来不及”;

再比如老板征询员工意见的时候,同事们真的积极提出“给家人们谋福利”的减负政策……

上过班的,都能懂得这些时刻的救赎感。

@派小轩

评价好同事的维度有很多,但只有能陪着你一起外卷的,才称得上是“神仙同事”。

人海茫茫的内卷路一眼望不到头,大家越卷越明白的事实是“拼命干活没有获得更好的待遇,只获得了更多的活”,

当职场上的压力和变动不断升级的时候,普通打工人就算没有能力改变整个结构,也起码该做到彼此放过——

外卷其实是一场基层牛马互助。

基层牛马们被“你不干有得是人干”的逻辑捆绑太久了,迫切需要一套能打破束缚的新东西,让大家看到出路,哪怕它目前只能活在互联网话题和短视频里,也已经是一种进步。

外卷打着“大不了大家都不干了”的旗号,传递的其实是更加乐观进取的态度;

从厌恶内卷转向尝试外卷,打工人们终于认清了:与其无能狂怒,不如主动掀桌,先争取过才知道有没有可能。